一、欠钱不还一直躲着找不到人怎么办
债务到期却找不到债务人,对债权人来说,没有比这更头疼的事情了。但是不论债务人是不是故意失踪,债权人的债权是不是就此要债无门了呢?答案是否定的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益。
(一)审查财产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
1、财产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,关系到债权人能否向欠款人的配偶主张债权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,除非夫妻双方对该债务由约定,并且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或者欠款人在借钱时声明是个人财产的例外。
2、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,因此如果该欠款是夫妻共同债务,债权人就可以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债权。
(二)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
1、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,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。为消除因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,法律通过设立宣告失踪制度,通过宣告下落不明人为失踪人,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,由代管人管理失踪人财产,以保护失踪人与相对人的财产权益。
2、申请宣告失踪的人是与失踪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,如父母配偶。作为欠款人的债权人,当然为利害关系人,有权申请法院宣告失踪。
二、欠款人失踪债权人向谁讨债
(一)债务上设有保证人的,向保证人主张债权
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设立保证人,如果到期债务无法清偿或不可能清偿,由保证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。保证人清偿债务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。
(二)向法院提起诉讼
有的债权人可能会提出疑问,明明欠款人已经找不到了,又怎么向法院诉讼呢?事实上对被告下落不明,无法当面送达开庭通知的被告,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。公告时间一到,不论被告是否看到该公告,都视为已经送达。
庭审中进行缺席审判,经法院对债权人提出的债权证明进行审查,然后作出判决。在判决生效后无法获得清偿的债务,可以申请强制执行。
(三)申请宣告失踪,向债务人财产代管人主张债权
《民法典》第四十条【宣告失踪的条件】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,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。
第四十二条【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】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、成年子女、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。
三、没有借条可以怎么举证
一般来说,没有借条的借款行为是很难去界定的,一方面是金额不好确定,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是否存在相应借款行为也存疑。但是,如果相关债权人可以提供其他证据,还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:
1、找到无利害关系的知情人出庭作证,证明借款行为存在。
2、提供相应的银行转账证明,相关银行流水可以证明借款金额多少。
3、借款双方的聊天记录、短信记录等内容,可以确定借款行为是否存在以及还款日期等信息。
如果债权人可以拿出以上证据,法院是可以受理该部分起诉的。
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、东江中游东岸。东接五华县,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,西南与惠城区相接,南与惠东县相邻,东南与陆河县相连、与海丰县毗邻,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、北与东源县交界。地理坐标东经114°40′一115°30′,北纬23°10′一23°45′。全县境域东起南岭镇东溪村山蕉窝,西至古竹镇江口村,东西长88.6公里;南起上义镇卷蓬村,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,南北宽64公里。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(1994年土地详查面积3621.24平方公里)。全县八成以上为山岭、丘陵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。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,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、深圳市223公里、河源市68公里。紫金地域,远古属百越地,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、龙川两县地,隋唐为归善、兴宁两县地,宋元为归善、长乐两县地。明隆庆三年(1569年)设置永安县,属惠州府。民国3年(1914年)改名紫金县。紫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,气候温和,年均无霜期300天、降水量1760毫米,适宜水稻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蔗、蚕桑等农作物生长,一年四季可种作。群山连绵,盛产木材、竹子、松脂、茶叶、水果、香菇、木耳等土特产,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之一;矿资源丰富,有铁、锡、铅锌、瓷土、萤石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耐火石、珍珠岩等;河溪众多,水能巨大,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余千瓦,可开发6万余千瓦,是全国能源开发重点县之一;矿泉水、地热资源也甚为丰富,有着经济开发的巨大潜力。紫金县交通发达,经过全县多年来的努力,紫金县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、通邮、通电话。近几年来,又对所辖范围内省道、县道进行上等级改造,基本实现省道标准化、县道油路化。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紫金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,电力工业发展较快。至2001年,我县江东110千伏输变电站、好义小古、蓝塘双兴等电站相继建成投产;投入3065万元的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租顷利通过验收,第二期农网改造完成,用电质量明显提高,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。邮电行业继续快速发展。紫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,目前,全县形成了荔枝龙眼、春甜桔、李梅、三黄鸡、瘦肉型猪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,甜竹、单丛茶、蔬菜和甲鱼等基地亦初具规模,“一县数品”、“一镇一品”布局初步形成资源型工业体系逐步完善,全县初步形成制糖造纸、矿冶、水泥、陶瓷、食品加工、制药等“六大工业产品系列”。其中,“三资”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.9%,成为全县经济的生力军。交通运输、建筑、服务、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,城乡市场繁荣,商贸流通活跃。